8.11.11

上班族的上班環境讓 肺 是黑的...污染已經成為台灣人健康的一大隱憂

生活在現在的台灣,你是否常常聽到有人感慨、甚或氣憤的說,台灣的人正在集體慢性自殺?源於生態破壞、環境污染,人為對公共安全的疏失,愈來愈多人發現生活在這塊曾是美麗之島的台灣,是一種折磨。這種折磨不只是情緒上的厭惡,也可能造成國人健康的危機。近幾年國際思潮紛紛認定環境品質與民眾健康有直接關係。在公共衛生領域,污染與癌症的關係更備受注意。而在台灣,從都市到鄉間,絕大多數民眾莫不在承受污染、破壞所造成的心理、生理之苦。

肺是黑的長久在美國行醫的黃達夫醫師,回台後驚訝的發現台北人的肺是黑色的。台大小兒科醫師謝貴雄則研究,過去二十年台北學童罹犯氣喘比例增加四倍。而台灣省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所長李國欽也調查發現,台灣每人每日食譜中含鉛量,幾達世界安全標準的上限。離開台灣到先進國家居住一段時日的人,乍回台灣常因不耐環境污染的壓力,會敏感的出現各種病症。最近剛從法國巴黎回台探親的一位留學生,回台北後常常頭痛,這是他在國外沒有的現象。他打電話向朋友表達疑惑,朋友就「安慰」他說:「台灣就是一個令人頭痛的地方,我也常常頭痛啊。」從台北在國際都會中的定位,也可以小見大、窺見整個台灣生活環境的狀況。在歷次國際媒體針對世界大都市的調查中,台北常是個又貴、又髒、服務很差的地方。美國財星雜誌(Fortune)今年針對亞太地區首都調查,對台北生活滿意度的評語是「食物精美,但物價高、污染高、高效率。」與四、五十年前相比,今日的台灣人不知是幸或不幸。


戴口罩抗議
光復初期,國人窮得吃不飽、穿不暖,全民平均壽命不到五十歲。在那個比現在「蠻荒」許多的年代,人們常常「敗」給自然界中的生物、病毒,急性傳染病如腸胃炎、肺炎、結核病……奪走許多生命。現在,台灣男、女的平均壽命均比光復初期增加三十歲左右。曾是人民生命主要敵人的傳染病,也被進步的醫學控制住。短短幾十年,國人也告別吃不飽的年代。根據衛生署統計,國民營養光復初期每人每日營養攝取量一七四八大卡,增加近一倍,到民國八十年為三○三五大卡。可是壽命延長、營養充足、生活富裕,是否代表能活得更健康、快樂?從各地區人民近幾年的行為表現,可發現答案可能是否定的。大台北居民,愈來愈多人不管在公車上、在馬路邊走路,都戴上口罩,向惡劣空氣品質表示抗議。大高雄兩百萬居民已長達五年多不敢喝政府提供的自來水,不管是開賓士轎車或騎摩托車的,都寧願拿著水桶,不怕麻煩的去購買民間販賣、大多數未經安全檢驗合格的地下水、山泉水。

健康擺最後
住家緊臨高雄縣仁大石化工業區的一位家庭主婦無奈的指陳,當初貪圖大社鄉房子比高雄市便宜,就到大社買房子,還是建設公司新蓋的,誰知道石化工廠二十四小時運轉的巨大聲響吵得她罹犯重聽,晚上很少安睡到天亮。而且仁大工業區還曾發生爆炸、有毒廢氣外洩事件。因切身痛苦,本該是社會最沈默的家庭主婦,竟成為要求當地石化廠遷廠的積極分子。主掌國內第一家癌症專業醫院、孫逸仙癌症紀念醫院執行長黃達夫曾有感的指出,儘管統計上台灣人的壽命更長,可是受環境污染及污染可能帶來的病痛影響,「生命的品質」已大為降低。事實上從目前台灣空氣、飲水、食物、土壤…污染,到公共安全的整體大環境,都可以發現台灣人「生存的權利」如何被嚴重忽略。四十多年來為了經濟發展的理由,人們的健康似乎常常被擺在最後一位。

污染已經成為台灣人健康的一大隱憂,從空氣污染我們可以找到明確的證據。曾在美國擔任醫師二十五年、三年前才回國的黃達夫醫師比較指出,他在台北為病人動手術,發現台北人的肺是黑的,而美國病人的肺是粉紅色的。肺是黑的不僅說明台北六百萬人每天吸的空氣有多髒,也可佐證台北氣喘病人為何日益增多。根據台大醫院小兒科醫師謝貴雄研究,由於台北汽機車成長,過去二十年台北七到十五歲學童罹犯氣喘比例增加四倍多,從一‧三%到五‧八%。研究並指出,不僅病人增加,氣喘的嚴重度及發作頻度也增加。台北有一位章姓媽媽,生育的唯一一個小孩從小就染上氣喘。醫師建議她只要移民到空氣清新的地方,病自然會好。問題是她不是有錢人,不可能說移民就能移民,只好每天陪著小孩與台北惡劣空氣「撕鬥」。

無鉛汽油只佔一半
污染的空氣也可能使台北人罹犯癌症機會增加。根據七月份發表、環保署委託台大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詹長權調查發現,由於台灣燃料油的含苯量太高,使台北都會區大氣中含苯率過高。由於苯是醫學上相當確定的致癌物質,將使每一百萬人中有兩百一十七人因此致癌,機率是美國人的兩倍。污染的空氣也已經影響了大眾的食品安全。據中國石油公司統計,過去六年由於汽機車快速成長,國內車用汽油年使用量增長超過一倍,從三一八萬公秉到去年度六七四萬公秉。其中無鉛汽油使用量只佔一半左右。馬路上跑的車子排放含鉛廢氣,附著在路旁農作物上,使國人每日食譜中含鉛量,幾達世界標準的上限。兩年前台灣省藥試所所長李國欽發表調查,指出國人每天從食譜中吸收了三三九毫克的鉛,與世界衛生組織訂定一般人每天能容忍的上限三七五毫克相當接近。(在醫學上認定重金屬鉛在人體內會影響血管、腎臟病變。)已在藥試所工作二十多年,專門研究農藥使用標準的李國欽指出,曾有民意測驗顯示,台灣消費者中有八三‧五%的最害怕的食品安全問題是農藥殘留,可是卻很少人意識到不使用無鉛汽油,也會影響大眾食品安全。

只有舊空氣
台灣室外空氣不良,室內空氣品質也同樣不佳,已影響成千上萬上班族的身體健康。由於使用中央空調的密閉式辦公大樓,室內空氣混合了建材、油漆、家具、文具……多重粉塵、化學物質,如果通風不良、沒有適當過濾,極易使人產生頭痛、疲倦。在先進國家,對大樓管理都極為用心。對美國維護大眾健康體系相當了解的黃達夫醫師指出,美國政府規定所有大樓每天至少換新空氣六次,並且須安裝合格的空氣過濾器,以保障室內空氣隨時都是清新的。台大詹長權副教授也舉例,美國德州花了幾百萬美元蓋了一座法院,後來發現室內空氣品質未達標準,就拆掉、重蓋。但在台灣,不要說一般辦公大樓,就是不少知名醫院,也不能做到先進國家的標準。台北某大醫院新大樓啟用初期,有許多醫護人員發生頭痛、疲倦的症狀,即與大樓內空氣污染有關。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副教授江哲銘今年針對台北、台南、高雄十座辦公大樓室內空氣測試,發現用了十數年的舊大樓,室內根本都是舊的空氣在流通,沒有新空氣進來。而新大樓儘管安裝現代的通風過濾設備,有部份使用者也不知道如何操作維護這些設備,結果新空氣照樣進不來。一家接受測試的台北中小企業負責人,在得知維護室內空氣的重要性後,恍然大悟的說,六年前跟房東租房子時,從來沒有被告知過濾網應該在三個月到半年內清洗一次,結果六年來根本沒洗過,難怪她近兩年來一進辦公室就咳嗽不止。

沒有留言:
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